-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恩格斯技术异化批判思想研究    

姓名:

 李梦婷    

学号:

 20161213654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chi    

学科代码:

 030501    

学科名称: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法学硕士    

学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导师姓名:

 李刚    

第一导师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完成日期:

 2023-06-26    

答辩日期:

 2023-05-27    

外文题名:

 A Study of Engels' Critical Thought on Technical Alienation    

中文关键词:

 恩格斯 ; 马克思 ; 技术异化    

外文关键词:

 Engels ; Marx ;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中文摘要:

      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却让人们愈发觉得自身被科学技术所控制,甚至人的生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19世纪诞生的众多学派都对技术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和探究,他们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并且在公众还对技术持以肯定态度之时,他们就已经预想到了技术的异化可能。恩格斯出生在工厂主家庭,可以近距离观察到技术发展在一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环境污染、大量工人失业、阶级矛盾爆发,都让恩格斯开始怀疑技术的影响,是否真的像宣传的那样真正造福人类。

       恩格斯技术异化批判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背景,19世纪技术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器的出现以及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科学技术异化思想出都为恩格斯的技术异化批判思想产生了影响。在恩格斯的著作中,他并没有直接提出技术异化这个词语,也没有系统化的论述技术异化思想,都是散落于不同时期的著作和手稿之中。尤其以《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里进行了侧面描述,恩格斯没有直接写技术异化,而是通过对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以及环境的污染等方面对技术进行批判。虽然很分散,但是其角度独特新颖,在当时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警醒人们认识到了技术并不是真正的造福人类,而是有双面性的,也是束缚工人自身的枷锁。

恩格斯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人类自身的认知局限和技术本身进行了分析,造成技术异化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是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仍是造成技术异化的主要原因。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提出想要从根源上消解这种技术异化,就只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为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就存在问题。

       面对生态失衡、极端天气频发、科技异化等现象,论文主要从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来减弱技术异化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恩格斯技术异化的批判思想对于当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和价值,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外文摘要: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while making them feel more and more controll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ven their way of life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y also anticipated the possibility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at a time when the public was still positive about technology. Engels was born in a factory owner's family, and he could observe from a close distanc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whil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disasters to human being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ssive unemployment of workers, and the outbreak of class conflicts, which made Engels doubt whether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was really beneficial to human beings as advertise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emergence of machines in the 19th century, as well as the Enlightenment,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Marx's idea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all influenced Engels' critical thought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In Engels' works, he did not directly put forward the term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nor did he systematically discuss the idea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they were all scattered in the writings and manuscripts of different periods. Particularly described side-by-side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Dialectics of Nature, Capital,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Anti-Dühring, Engels did not write directly about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but rather criticized technology through a critique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lthough it is scattered, its angle is unique and novel, and it also had an influential effect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alerting people to the fact that technology is not really beneficial to human beings, but has two sides, and is also a shackle that binds workers themselves.

 

Engels analyzed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he cognitive limitations of human beings and technology itself. The causes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are many, but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is still the main cause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Engels analyzed the exploitative natur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suggested that the only way to eliminate this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at the root is to establish a socialist system, because the capitalist system has its own problems.

In the face of ecological imbalanc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weather and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the thesis mainly elaborates the inspiration and value of Engels' critical thought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beautiful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respecting the law of natural development and opposing anthropocentrism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etc. Engels' technological thought still shines with the light of truth.

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类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4.
[7]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8]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9]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14] 习近平著作选读(上、下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15]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16] 习近平. 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二、理论研究著作
[1] 郭冲辰 .技术异化论[M].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4.
[2] 刘冠军. 马克思“科技—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3] 王治东. 资本逻辑视域下技术正义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4] 衣俊卿.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5] 季正聚, 孙来斌.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 秦书生.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M]. 辽宁: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6.
[7] 陈学明. 谁是罪魁祸首: 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8] 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9] 解恩泽. 邵福林. 克思恩格斯与科学技术[M].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3.
[10] 于光远. 孙小礼.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 988.
[11]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8.
三、国外学者类
[1] [ 美 ] 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M]. 熊姣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2] [ 美 ]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刘继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3] 雪莉·特克尔, TurkleS. 群体性孤独[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12] 赫伯特·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M]. 黄勇, 薛民. 上 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13] 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 李平沤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4] 海德格尔. 林中路[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5] F.拉普. 技术哲学导论[M]. 沈阳: 辽宁科技出版社, 1986.
四、学术期刊类
[1] 容志. 技术赋能治理的异化风险及其防控[J]. 人民论坛, 2023(03).
[2] 杨璐. 技术异化视域下大学生主体性困境研究——以智能手机为例[J]. 经济师, 2023(04).
[3] 赵小璇. 当代人工智能异化现状及其破解路径——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8(01).
[4] 张翔, 蔡华杰.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对“异化理论”的重构及当代启示[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2(11).
[5] 许洪位.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人工智能的现代性救赎[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4(06).
[6] 孟飞, 冯明宇. 数字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与当代技术运用的合理界域[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04).
[7] 向丰华. 论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扬弃道路[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 43(18).
[8] 闫顺利, 齐其. 马恩科学技术思想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探究[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02).
[9] 许洪位. 异化抑或解放:人工智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J], 甘肃理论学刊, 2021(5).
[10] 张一兵. 青年马克思的人本学的社会意识论及其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21(5).
[11] 洪泽宇. 技术异化的哲学反思[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12] 王贤卿.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技术异化挑战——基于智能算法推送的信息传播效应[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0(06).
[13] 韩莉莉, 马万利. 技术异化视域下科技伦理人文效应探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6).
[14] 曹守新, 徐晓雯.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12).
[15] 孙要良. 机器体系与资本逻辑批判——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考察[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3).
[16] 杨彩, 胡军华.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理论探析[J]. 理论, 2019(06).
[17] 姚洪悦. 浅析道家的技术观对当今技术异化问题的回应[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04).
[18] 孟宪平.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科学技术力量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17(6).
[19] 陈晓刚, 高盼. 恩格斯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9).
[20] 徐美玲. 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理性反思与知识产权制度回应[J]. 网络法律评论, 2017, 22(02).
[21] 杨玉, 胡海波.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主要内蕴及其当下价值[J]. 学术交流, 2017(7).
[22] 闫芳芳. 浅析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其消解路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 27(05).
[23] 于春玲, 陈凡. 马克思技术批判视野中现代性追问的逻辑进程[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0).
[24] 闫芳芳. 浅析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其消解路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 27(05).
[25] 王妍.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逻辑展开[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 2013(04).
[26] 幸小勤. 技术异化的生成及其扬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9(003).
[27] 李倩.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研究评述[J]. 才智, 2013(14).
[28] 徐博.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探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05).
[29] 王雨辰. 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与生态政治哲学——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J].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2).
[30] 许良. 劳动、技术与人类解放——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4).
[31] 梁丽, 包围光. 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001).
[32] 邵璀菊, 张克让. 技术异化与伦理控制探析[J]. 科学管理研究, 2007, 25(001).
[33] 邹成效. 论技术异化的技术根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4] 李桂花.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35] 吴国盛.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J]. 求是学刊, 2004, 31(6).
[36] 张成岗. 马克思技术问题观的文本学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37] 李世雁. 经济中的技术异化[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004).
[38] 吴国盛. 技术与人文[J]. 北京社会科学(2).
五、学位论文类
[1] 赵泽齐. 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中央民族大学, 2022.
[2] 袁潇. 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西南科技大学, 2022.
[3] 丁亮. 基于马克思技术异化理论视域下的当代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 2016.
中图分类号:

 A81    

馆藏号:

 57619    

开放日期:

 2023-12-25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